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JYPC为反腐败反官僚反垄断反骗补支招

2025-05-16 09:18:06 作者 : manager 浏览 : 评论
 
   2022年4月以来,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利益集团,对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攻击,企图消灭我国第三方职业资格认证领域的新生力量。事件已经过去三载。在这三年的时间里,JYPC除了拿起法律武器坚定维权外,也发表了120多篇文章分析官谣侵权的焦点问题,为党和政府反腐败、反官僚、反垄断、反骗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反腐败:明确职权边界,压缩腐败空间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各级官员的职权边界,有利于防止出现越权干预、越权行文等现象。例如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等单位违规使用政府网站域名,发布针对JYPC的侵权声明,减损民企JYPC的权益,变相实施行政处罚,是典型的越权行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

只有通过“清单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预防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这样的事业单位假借政府名义,滥用职权打压竞争对手,防止出现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问题,保证权力规范运行。

 

 
 
反官僚:建立“负面清单”,防止官员“乱作为”“慢作为”
 

 

建立官员负面清单制度,将对“踢皮球”“慢作为”“乱作为”的官员记录在案,甚至影响其晋升,是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有的官员决策随意,肆意弄权;有的官员则秉持“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原则,因怕担责而消极怠工。

例如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侵权案,暴露出人社部门旗下的某些官员以备案代替行政审批、越权行文等“乱作为”问题。原告JYPC为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选择提起诉讼,可三年来只有47起案件进入诉讼环节,还有276起案件网上已立案但还未转诉讼,则暴露出某些法院法官效率低下的“慢作为”问题。建立官员负面清单,本质是给权力套上“紧箍咒”,让官员明白“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反垄断:严查行政垄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行政垄断的危害远甚于普通市场垄断,因其背后有公权力加持,破坏性更强、影响更深远。近年来,JYPC屡次被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等官办发证机构打着政府旗号散布不实信息,贬低其认证效力;违法违规开展人社部门第三方培训评价机构备案,制造市场准入壁垒,压缩市场竞争空间;无视专业机构认证结果,只对无资质却能备案的“嫡系”机构发放财政补贴。

此类行为是典型的行政垄断——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利益集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导向。而受行政垄断侵害的企业往往投诉无门,司法救济渠道不畅,也影响法治权威,侵蚀社会公平和政府公信力。

 

 
 
反骗补:完善财政补贴审核,对审核不严的经办人一并追责
 

 

财政补贴是政府调节经济、扶持民生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近年来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利益集团,出现了大量骗补、滥补、审核流于形式等问题,造成公共资金浪费,甚至滋生严重腐败。例如JYPC曾发文抨击的培训骗补现象,国家审计署在《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揭露了:“22 省多家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搞虚假培训套取骗取专账资金等 1.23 亿元”“23 个地区 334 家评价机构通过考试‘放水’、篡改成绩等方式,滥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近 14 万本”。如此普遍猖獗的骗补现象背后,自然少不了人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人事考试中心审核人员的渎职失职或“暗箱操作”。

为提升财政补贴使用效率,建议优化审核机制,对骗补企业或个人终身禁入,对审核不严的经办人一并追责,建立“谁审核、谁负责”的终身追责制度,通过严审核、强监督、硬问责,堵住国家财政资金流失漏洞。

反腐败、反官僚、反垄断、反骗补是一场持久战,需“制度+法治+文化”三管齐下。只有让权力受到约束、市场回归公平、政策精准落地、执法者维护正义,才能让JYPC被诋毁事件不再发生,才能真正实现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助力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